环成集团
您目前在:
首页 文章详情

精准扶贫户何平一家呼和浩特行记


5月17日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第30次全国助残日
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助力脱贫、决胜小康”我国现有约8300万残疾人因为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他们大都生活困难但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从未放弃他们今天这里就讲述一对残疾夫妇虽身体遭受创伤仍满怀希冀的故事
望着工整的校园和种类繁多的实训设施,何平一家格外感慨。
在办完手续、置备妥当生活、学习用品后,坐在儿子宿舍的床上,韩艳春百感交集,不善言语的她向孩子表达着她的惦念,叮嘱他一定要学好科学知识,做个有爱心有出息的人,儿子何浩南重重地点着头。
在环成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宿舍的这一幕,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入学仪式,即使在疫情防控的当下,它仍然很特殊,因为送孩子上学的何平韩艳春夫妇都是残疾人。
丈夫何平患有骨结核已近30年,妻子韩艳春则患有小儿麻痹症。因为行动不便,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乌逊嘎查,促成这次特殊之旅的,是自治区派驻科右中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 
队长的建议
2018年春夏之交,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安排,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抽调一个厅级,一个处级和一个科级干部,组成自治区派驻科右中旗脱贫攻坚工作总队,进驻兴安盟科右中旗指导当地的脱贫攻坚工作。工作队到来之后,通过调研,走访,了解到何平一家的实际状况,决定由工作队成员对其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做到精准发力、持续用力。
因为致残丧失劳动能力,何平一家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何浩南身上。马上面临初中毕业的他何去何从,是何家的难题。考虑到他家的实际状况,工作总队队长杜培军建议何浩南学习技术,一方面国家近几年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一方面学成之后可以更快地反哺家庭。
能有一技之长可以安身立命是再好不过的,何平一家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杜培军就着手联系学校,安排何浩南入学。环成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田文春回忆起这段经历,唏嘘不已,“杜培军同志联系我们,说了孩子的情况,讲了他家的困难。我们也有多年的扶贫经验,对这样的孩子心中有数,我就说可以,把孩子送过来吧。” 
选择专业 
就这样,工作队员自费为他们一家买了从通辽到呼市的飞机票,这样,他们一家第一次坐上飞机,第一次来走出嘎查来到呼和浩特,第一次陪伴孩子入学……
环成学校对于即将到来的这个特殊家庭安排得很细致,同机场方面借了轮椅,将一家人接到学校的宿舍,方便相互照顾。报道的日子正式来临,一家人早早来到办手续的地方,何浩南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填表、办手续,夫妻在沙发上坐着,看着孩子忙忙碌碌,眼里满是笑意。班主任也朝孩子父母交代了一下班级之后的课程安排,让他们加微信群,以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何平一家观看学校实训场地
一开始何浩南的理想专业是航空地勤或高铁乘务,但在了解学校的师资力量,特别是参观了校园内的实训基地后,他的专业最终确定为汽车修理。一排排汽车,一个个零件,颇具视觉震撼,这个教学场所在何浩然心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我一定好好学习,谢谢!”他身鞠一躬。
办妥了儿子的事情,夫妻俩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但此行不易,夫妻二人计划着给孩子检查一下身体,顺便看看自己身上的毛病。由于语言不通,只有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具备看病的条件。于是,工作队联系到国际蒙医医院的医生,预约了一家三口的体检事宜,并派专人协助他们办理手续和检查相关事项。
谈起这些,韩艳春时不时对工作队说着感谢的话,身体的创伤并不能浇灭他们感恩的心与对未来的希冀。
感恩之心 
如果说因为懒惰导致贫困是咎由自取,那么因为身体残疾失去劳动力导致的贫困就是无妄之灾,再加上夫妻两人都患有重度残疾,可以说这样的家庭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正是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下,给这些家庭带来了希望。随着一个个扶贫项目开工建设,一笔笔扶贫资金注入,一批批惠农政策落实落地,深度贫困人员都得到了有效的帮助。何平一家之前完全没有收入来源,现在有了牲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食其力,还有国家对低保户的补贴等多项精准扶贫政策,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在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对于何平一家这样的深度贫困户,扶贫工作总队集中优势兵力攻难克艰,确保脱贫摘帽成果巩固到位,为扶贫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一家三口的一趟远行,不仅是他们开启生活新篇章的全新旅程,更写意了脱贫攻坚的宏大蓝图。
在闲聊中,记者对何浩南的专业选择感到好奇,他这样说,“因为我一路成长受到了许多的帮助,我希望可以帮助到他人。”
希望在此播种,浩南啊,承载着众人的期望搏击长空吧!



上一文章合伙人: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下一文章合伙人机制下,我的变化